台科大人因工程學結合全英語授課與問題導向學習 獲EMI創新教學競賽優等獎
「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」各大學積極強化學生英語能力及國際競爭力,台科大工管系許聿靈教授「人因工程學」全英語課程,結合全英語授課以及問題導向學習,讓學生們透過不同生活化情境解決人因工程問題,課堂營造以英文討論的支持與活潑環境,鼓勵同學充分發言,學生們反饋良好,獲得第一屆全國全英語課程(EMI)創新教學課程影片競賽優等。
台科大許聿靈教授表示,這堂人因工程學的課程,採用多種教學方法,包括學生為主的參與式教學、小組討論、問題導向學習(PBL)、分組報告和設計思考,評量方式多元,除了考試,還包括實習課程和期末專題報告。透過多樣化教學方式,讓學生以英語互動學習核心知識,並提升解決問題與創意思考的能力。
「全英語授課EMI課程不是考學生的英語能力,而是讓學生沉浸在英語學習的互動環境中,使英文成為一個學習的工具或平台,豐富同學們的知識範疇及提升學習能力。」為促進學生積極參與,鼓勵他們以上台報告呈現,許聿靈教授總是告訴同學們,先不要在乎自己英語說得好壞,先有勇氣開口說,用各式的方式輔助或解釋都好,在課堂上營造出說英文很自然不用緊張的情境。
此外,透過問題導向的課程設計,許聿靈教授將人因工程學生活化,設計一些貼近生活情境的問題,讓同學們來解決,這些生活情境用英語也較容易理解融入。像是疫情期間大家都面臨遠距在家上班(WFH)的情境,人體工學與工作場所的設計更顯重要,如何改良坐姿不良的情形,可以讓同學們用英語更好發揮。
人因工程學中也有不少醫學或其他相關的專有名詞,為了協助學生克服語言障礙,許聿靈教授提供中英對照的專有名詞表和課後的中文補充參考教材,在課堂上使用互動式軟體來確認學生的理解狀況。許聿靈教授會將抽象的概念輔以影片教學,像是透過肌肉纖維的影片來解釋抽象觀念。
許聿靈教授說,這樣的教學方式,不少同學回饋,除了專業知識的增進之外,在這堂課上意外發現自己英語進步不少,尤其是不再害怕上台說英語。口語的表達與簡報能力增進,對未來專題報告和團隊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。
人因工程學這堂課程的多元性也包括學生,不只有工管系大二來修,也有外系、外校及外籍交換生前來修課。學生多元的跨領域背景豐富了課堂討論,也促進國際交流。
相關新聞報導:
中時新聞網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31018002484-260405?chdtv
ETtoday: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31018/2604716.htm
中央社: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hel/202310180041.aspx
自由時報: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4462163
今日新聞: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6283049